勞動事件法專輯(六) - 工資定義

人易科技

2025-11-21更新

勞動事件法專輯(六) - 工資定義

勞動事件法專輯(六) - 工資定義
勞資法令

# 勞動法規

# 勞基法

# 勞檢

哪些勞工的所得屬於工資而要計算入平均工資?工資清冊需要保存幾年呢?

勞動事件法專輯(六) - 工資定義

Question?

在計算資遣費或舊制退休金時,HR 最傷腦筋的是哪些勞工的所得屬於工資而要計算入平均工資,人資部珍妮佛聽說勞動事件法對於工資又有新規定,珍姊覺得當人資好累喔,怎麼常常又是修正、又是新出爐的規定啊,因此公司內部總是有要隨之配合而更新不完的規定與制度。

#人資一點通

勞雇雙方間有關某項金錢的約定,若屬「工資」項目,勞工就有權依照勞動契約請求雇主給付;其次,歸類於工資的那筆實際所得,在計算資遣費或退休金時要計入平均工資範圍內。實務上,勞資糾紛導致的訴訟,兩造經常對於某筆錢是否為工資爭執不休。

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3款對於 「工資」之定義是「謂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屬之。」 一般認為,若雇主該筆給付跟勞工的勞務付出有對價性,則那筆錢就是工資。再加上 勞動事件法第37條規定「勞工與雇主間關於工資之爭執,經證明勞工本於勞動關係自雇主所受領之給付,推定為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 因此,若勞雇雙方間因訴訟而爭執工資與否,雇主這邊的責任變大了,假如雇主主張某筆錢不是工資,這時要由雇主來證明為何它不是工資,也就是舉證責任落在雇主身上,倘若雇主不能證明,就會判定是工資。

某筆給付若「很明顯」具有勞務對價性或沒有對價性,這爭執起來多半沒用。但若對價性判斷不明,勞動事件法上開規定就發揮了很大作用,先推定是工資。不過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10條規定「本法第二條第三款所稱之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係指左列各款以外之給與。

  • 一、紅利。
  • 二、獎金:指年終獎金、競賽獎金、研究發明獎金、特殊功績獎金、久任獎金、節約燃料物料獎金及其他非經常性獎金。
  • 三、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給與之節金。
  • 四、醫療補助費、勞工及其子女教育補助費。
  • 五、勞工直接受自顧客之服務費。
  • 六、婚喪喜慶由雇主致送之賀禮、慰問金或奠儀等。
  • 七、職業災害補償費。
  • 八、勞工保險及雇主以勞工為被保險人加入商業保險支付之保險費。
  • 九、差旅費、差旅津貼及交際費。
  • 十、工作服、作業用品及其代金。
  • 十一、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指定者。

這條規定具有輔助判斷是否為工資的效用,換言之,施行細則上面所列的那11款給付不歸於工資範疇。

Answer:

勞動基準法第23條第2項規定「雇主應置備勞工工資清冊,將發放工資、工資各項目計算方式明細、工資總額等事項記入。工資清冊應保存五年。」 這是強制規定,是雇主必須遵守的法定義務,在訴訟上經常用到工資清冊。因此,建議公司在規劃薪資、獎金或福利等結構時可參考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的規定處理,並落實執行詳實記載工資清冊,這樣勞雇雙方都有明確的依據及文件,可避免或減少糾紛的產生。

專欄作者:彭敍明

  • 曾任 辰旭法律事務所 所長
  • 曾任 台北市政府勞資爭議調解委員
  • 著有:
  • 法律與人生
  • 圖解制霸 法學大意
  • 速記法學大意重點漫話
  • 觀念式法學大意⋯⋯等書

NUEIP 內建完善的法規檢核,無需逐一核對!

分享至:

最新文章